“取得山石置帆底,,廉光久與日齊暉,?!边@是古人歌詠“廉石”的詩句,。廉石,,又名郁林石,、壓艙石,,源自三國時代郁林太守陸績的故事,。故事無時無刻不在發(fā)生,,有的故事轉(zhuǎn)瞬即逝,有的故事卻有長久的生命力,。廉石的故事?lián)碛虚L久的生命力,,在陸績逝世后,廉石經(jīng)歷多次遷移,保存至今,,而歌詠廉石的詩文也未曾中斷,。這一切豐富了廉石的文化內(nèi)涵,使之成為一個耀眼的廉潔文化符號,。
走馬上任到郁林抱病還鄉(xiāng)石壓艙
中國古代有一塊著名的“廉石”,,至今人們還可以在蘇州文廟明倫堂前見到它。廉石的得名,,源自三國時代曾任郁林太守的陸績的故事,。
陸績(188年—219年),字公紀(jì),,吳郡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,。他出身江東士族,父親陸康曾做過廬江太守,。陸績以孝親,、廉潔、好學(xué)而聞名當(dāng)時,?!皯验龠z親”的典故,說的就是陸績六歲時發(fā)生的故事,。陸績六歲時,,父親帶他去九江拜訪袁術(shù),袁術(shù)拿出橘子給他吃,,陸績偷偷在懷中藏了幾個橘子,,在辭別時橘子從衣服中掉了出來。袁術(shù)開玩笑道:“陸郎作客而懷橘,,何為耶,?”陸績有些不好意思,將實情告訴他:“是橘甘,,欲懷而遺母,。”袁術(shù)聽罷,,稱贊陸績“幼而知孝”,,長大后必成人才。
孫權(quán)曾任命陸績?yōu)橛袅郑ぶ卧诮駨V西貴港)太守,,加偏將軍,,給兵兩千人。郁林地處嶺南山區(qū),,氣候炎熱,、濕潤,,是古人聞之色變的煙瘴之地,生活環(huán)境十分艱苦,,但陸績欣然赴任,。
陸績到任后,跋山涉水到各縣體察民情,,安定地方,;帶領(lǐng)民眾筑固郡城,開鑿水井,,改善水質(zhì),,提升衛(wèi)生條件;輕徭薄賦,,鼓勵耕織。陸績的一系列舉措改善了郁林百姓的生產(chǎn)生活條件,,人們得以安居樂業(yè),,因而他深得尊敬和愛戴。出于對他的熱愛,,當(dāng)?shù)匕傩諏⑵溟_鑿的井稱為“陸公井”,。到了五代時,南漢一個叫劉博古的刺史,,為紀(jì)念陸績幼時“懷橘遺親”的孝道故事,,又在“陸公井”旁邊栽植橘樹,所以當(dāng)?shù)匕傩沼钟H切地將此井叫做“懷橘井”,。
陸績博學(xué)多識,,在處理日常政務(wù)之外,他的精力集中在著述與研究上,,他通天文,、歷算,制《渾天圖》,,注《周易》,,撰《太玄經(jīng)注》等。應(yīng)當(dāng)說,,他在嶺南傳播儒家文化等方面,,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。
陸績?nèi)温氂袅?,為官清正廉潔,,鞠躬盡瘁,因而州郡得治,,但繁忙的軍政事務(wù)和山區(qū)的瘴癘之氣日漸消損了他強健的身軀,。孫權(quán)知道后,便下令讓他回鄉(xiāng)休養(yǎng)。
陸績帶著妻兒抱病還鄉(xiāng)時,,收拾了全部家當(dāng),,船還是輕飄飄的。船行千里,,如果裝載太單薄,,遇到風(fēng)浪就容易被打翻。掌舵的艄公建議陸績多帶些東西回鄉(xiāng),,設(shè)法增加重量,,這時岸邊的一大堆石頭映入了陸績的眼簾,他請人將石頭搬入船艙,,這下終于夠重量了,。這艘以石頭壓艙的船只,一路穩(wěn)穩(wěn)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剌d著陸績和家人平安回到了蘇州,。陸績?yōu)榱私逃訉O后代,,舍不得丟棄這些石頭,挑選其中最大的一塊立在自家門前,。
陸績“以石壓艙”回到故鄉(xiāng),,何嘗不是一種特殊形式的“衣錦還鄉(xiāng)”?運回的是普普通通的石頭,,而不見耀眼的金銀珠寶,,正反映陸績堅守清廉之操而不改,這是比金銀珠寶更值得驕傲的財富,。
西晉陳壽的《三國志·吳書》記載,,大概是陸績還鄉(xiāng)不久,他自知時日無多,,自作辭曰:“有漢志士,,吳郡陸績,幼敦詩書,,長玩禮易,,受命南征,遘疾遇厄,,遭命不幸,,嗚呼悲痛!”另一首辭曰:“從今已去,,六十年之外,,車同軌,書同文,,恨不及見也,?!惫?80年,西晉短暫統(tǒng)一中國,,距陸績?nèi)ナ?1年,。
陸績英年早逝,留下年幼的兒子陸宏,、陸叡與幼女陸郁生,,郁生正是在郁林出生的。后人為了紀(jì)念陸績,,將其故宅定為家庵,,稱作“懷橘庵”。
世代守護如珍寶廉石不滅傳千年
廉石,,在陸績身后并沒有被人忘卻,,那塊采自郁林的石頭在到達蘇州后,又經(jīng)歷了怎樣的變遷,?
唐代寫下“丈夫非無淚,,不灑離別間”等名句的詩人陸龜蒙是陸績的后代?!缎绿茣り扆斆蓚鳌诽貏e提到了廉石的故事:“陸氏在姑蘇,其門有巨石,,遠祖績嘗事吳為郁林太守,,罷歸無裝,舟輕不可越海,,取石為重,,人稱其廉,號‘郁林石’,,世保其居云,。”據(jù)學(xué)者考證,,陸龜蒙住在婁門內(nèi)的臨頓里,,今蘇州城內(nèi)還有一條路叫臨頓路。
宋代的范成大在《吳郡志》中為陸績立傳,,也提到了廉石保存在蘇州陸氏宅第中,。值得注意的是,唐人和宋人都習(xí)慣稱這塊石頭為“郁林石”,。
廉石之定名,,應(yīng)是在明代。明弘治九年(1496年)夏,,監(jiān)察御史樊祉到訪蘇州,,聽說婁門內(nèi)臨頓里有塊“漢陸公郁林石”,,又聽當(dāng)?shù)匕傩罩v起陸績的故事,他認(rèn)為先哲遺物,,應(yīng)該加以表識,,妥善保管,教化后人,,于是命人將“郁林石”從陸氏舊宅移至城中察院一側(cè),,并為之建亭保護。
樊祉將這塊石頭正式定名為“廉石”,,并在石上朱書“廉石”二字,,落款為“賜進士第文林郎巡按直隸蘇松等府監(jiān)察御史河南胙城樊祉立,弘治九年,,歲在丙辰夏六月吉旦”,。蘇州狀元吳寬寫下《廉石記》記載此事,文中寫道:“蓋當(dāng)漢末,,吳郡陸公績仕于孫氏,,為郁林太守。相傳泛海歸吳,,舟輕恐覆,,取巨石為裝,蓋其廉如此,。公家婁門之內(nèi),,臨頓里之北。石留民家,,至今猶存而埋沒土中,,僅露其背,過者猶能指而稱之曰:‘此漢陸公郁林石也,?!晃从斜碜R之者?!彼Q贊樊祉保護廉石之舉,,并希望過往的人看到廉石時,不妨駐足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,,“凡過而視之者,,其廉士固欣然摩挲愛玩,以益勵其操,。若夫貪者,,將俯首赧顏趨而過之,有不動心而改行者,,尚得為人類也乎,?”
清代,,因裁撤察院,蘇州察院署改為武弁官舍,,覆蓋在廉石上的亭子也荒廢了,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,,蘇州知府陳鵬年修建府學(xué)文廟,,他治理蘇州“剛毅而能慈愛,尤以廉干稱”,。他非常欽佩明代蘇州知府況鍾,,于是在府學(xué)補建況公祠。況鍾三任知府,,最后卒于任上,,他“不帶江南一寸棉”,兩袖清風(fēng),,盡力解決蘇州重賦的問題,,減輕百姓負擔(dān),是蘇州人心目中為民分憂的清官廉吏,。陳鵬年將廉石移入府學(xué)內(nèi),,“置立以對況公祠”,目的是希望府學(xué)生能以陸績和況鍾為榜樣,,在獲得功名后都能清廉為官,。明代蘇州府學(xué)在今蘇州中學(xué)的位置。二十世紀(jì)八十年代,,廉石遷至蘇州文廟明倫堂前。
陸績故里的父老鄉(xiāng)親和敬慕陸績的有識之士,,始終將廉石視作“寶石”一般呵護,,所以廉石經(jīng)歷了千年風(fēng)雨,幾易其址,,卻能存留至今,。
廉石精神千秋在詩詞歌詠戒后昆
古往今來,文人墨客贊美廉石,、贊美陸績的詩文不在少數(shù),,這使得廉石的文化內(nèi)涵更加豐富,成為一個耀眼的廉潔文化符號,。
明代天啟年間(1621年—1627年)來郁林任知州的楊于陛曾寫《題廉石》詩,,贊曰:
炎荒之地有寒山,
更有陸公一片石,。
朝夕往還唯丈親,,
米顛下拜我尤癖,。
郁林有一座寒山,楊于陛曾寫過一首《題寒山》,,說入此山中,,“五月卻銷炎火熱,可能三伏是三秋”,。大概這山中也有一塊“廉石”,,是郁林人為紀(jì)念陸績而立的。楊于陛很喜歡到山中欣賞這塊石頭,?!懊最嵪掳荨闭f的是北宋草書名家米芾的故事,米芾性格古怪,,在安徽無為做官時,,見官署中有一塊奇石,高興地說:“此足以當(dāng)吾拜,?!庇谑敲藢⒆约旱墓俜脕恚瑩Q上官服,,手持笏板,,恭敬拜石。米芾拜石的典故可以做多種解讀,,有人說米芾是愛石成癡,,楊于陛在這首詩中則說,自己對于廉石的癡迷不輸米芾對石的癡迷,。
清代周錫有一首《郁林石歌》,,文字淺顯,將陸績與廉石的故事娓娓道來:
郁林何為石亦傳,,
太守廉名善政全,。
姓字其知陸公紀(jì),
仕吳直道為之先,。
一朝出為郁州牧,,
民饑民寒苦不足。
更憫郡人未知學(xué),,
詩書旦暮變其俗,。
政成化洽解組歸,
渡海舟輕行李稀,。
取得山石置帆底,,
廉光久與日齊暉。
今守古守等賢良,,
郁林之歌歌且長,。
風(fēng)骨崚嶒石可見,,
我民見石思無疆!
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小方廳北抱柱,,有對聯(lián)曰:
紅藥當(dāng)階越鄂相輝堆繡被,,
青峰架石郁林遙望迓歸舟。
款署“獅子林廳壁己亥嘉平敬題,,彭谷孫并書”,。出句說的是芍藥花燦爛如錦繡,對句用陸績廉石的典故來形容園林中的石峰,。
廉石作為一個傳承久遠的文化符號,,昭示著對廉潔品質(zhì)的推崇,它不僅影響著一代代吳郡陸氏后人,,成為其家風(fēng)教育的“基石”,,也是郁林、蘇州這兩個與陸績有關(guān)的地方的“寶石”,,是珍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,。
一塊無言的石頭,屹立于歷史的風(fēng)雨中,,任由時代變遷,,卻有不言而喻的“真善美”。廉石精神及其價值在我國歷史上得到的認(rèn)同與尊重,,豈能與金錢,、名利相比?
古有官箴曰:“吏不畏吾嚴(yán)而畏吾廉,,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,。公則民不敢慢,廉則吏不敢欺,。公生明,,廉生威?!边@字字警策、句句藥石的官箴,,凸出一個公字和一個廉字,,一個廉潔的官員是自帶威嚴(yán)的,而無須刻意塑造,?!恫烁T》曰:“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,封公怨不授侯,,權(quán)豪自甘乞丐,;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,,布袍暖于狐貉,編民不讓王公,?!本救藗儾灰澋脽o厭,特別是為官者不要貪戀金錢,、權(quán)位,,得到了黃金怨恨沒有得到美玉,已封了公爵怨恨沒能同授侯爵,,這種權(quán)豪豈不是自甘淪為乞丐了嗎,?而知足的人,滿意于粗茶淡飯,、布衣裹身的生活,,在他們看來,粗茶淡飯要比珍饈美味更香甜可口,,布衣裹身要比綾羅綢緞更溫暖幸福,,這種快樂是買不來的。
廉石具象化地呈現(xiàn)了古人的教誨,,呈現(xiàn)了清廉,、知足的美德,睹石思人,,更念其精神,,怎能不有所感動。(作者:宋冬梅)
【本文系山東省社科規(guī)劃項目《新時代儒學(xué)發(fā)展的“雙創(chuàng)”研究》(20CZXJ01),、孔子研究院課題(22KZYJY05)的階段性成果,。作者是孔子研究院研究員】
中共明光市紀(jì)律檢查委員會 明光市監(jiān)察委員會 版權(quán)所有 皖I(lǐng)CP備19006956號
地址:安徽省明光市政務(wù)中心大樓12樓 電話:0550-8022722 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技術(shù)支持:龍訊科技